西点培训班
联系我们
中国网讯(记者 刘昌)6月28日至30日,由教育部组织的“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采访活动走进海南。包括中国网在内的16家中央媒体采访团围绕“教育精准扶贫”和“高效服务地方经济”两大主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深入采访。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海南省教育厅开展了形式多样、举措得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在海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巾帼扶贫励志中专班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构建了以教育资助和农村贫穷的地方学校建设为基础,精准服务和成长关爱、职教扶贫和就业帮扶为重点,基层教师广泛参与的,全覆盖、多层次教育精准扶贫格局。
“的巴黎小圆饼,甜美可人的马卡龙……”一进去校门,记者们就被形形的糕点、甜点吸引住了。这里展示的所有西式餐点全部都是由学生们亲手制作而成的,做工精致,味道鲜美,校园里也能吃到高级餐厅的味道!
“学校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能在校园学习,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学习知识和技能,真的很幸运。”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巾帼扶贫励志班中专班2016级西餐烘焙专业的学生王浩儿接受中国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王浩儿是来自海南省临高县农村的孩子,她说自己一直很喜欢西点制作,初中毕业后来到这里读书,学校除了无偿提供学费、住宿费之外,每个月还会为学生提供350元的生活费,减轻家里面的负担。
校长张毅生接受中国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谈起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的由来时说,2009年,海南省60%左右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后的女孩继续上学,一部分女孩选择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由于她们没有一点技术技能,只能从事繁重、收入微薄的工作岗位,时常面临失业待岗等因素的困扰。另一部分女孩初中毕业后留在农村,早恋、早婚、早育现象普遍,成家后无固定工作,无较高的文化知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
张毅生说,针对这一现象,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在省妇联、省扶贫办全力支持下,于2009年7月面向全省贫困家庭女孩,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以此为载体,探索职教励志扶贫模式,旨在帮助贫困家庭的初中辍学农家女孩学技术、立志向、找工作,过上有尊严的日子。
“培养一名好女孩,造就一位好母亲,带出一个好家庭。”这是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对该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提出的愿景。
记者了解到,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紧紧抓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迫切地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契机,明确面向市场、对接海南省产业的办学方向,形成学校发展规划与海南产业规划对接,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吻合,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衔接的发展思路,为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学生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农产品加工与检验技术、烹饪与糕点制作、企业财务与超市收银、服装设计与制作、高尔夫服务与管理等13个专业。
“一把剪刀造就绚丽人生”,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美发专业创业体验店里的横幅格外抢眼。校长张毅生说,一年有30个学生可以从这里出去当店长,当技术骨干,实现自身创业的梦想。
“从技术指导、人员调配和财务管理,这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我来负责的。”这位年仅16岁的女孩杨安妮自信满满地和记者说,她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班15级的学生,也是这家创业体验店的店长。
杨安妮一边指着店里的20多个操作台,一边对记者说,平时学生的课程就是在店里进行的,学校和海南品牌美发企业八佰伴、银度、新标榜等建立校企合作,每周都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开展创业就业体验训练,学生们在校期间就可以熟练掌握护理、染发、造型等扎实过硬的实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在问及未来人生的规划时,杨安妮坚定地回答,“毕业后我会选择回到家乡去创业,拥有一家属于自身个人的店,用所学的技术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当年贫困失学女孩今日职场绚丽绽放,毕业生成为家庭脱贫致富顶梁柱、公司制作经营骨干、创业能手。在“扶贫巾帼励志班”曾经有许多辍学的女孩,再度走进学校,勤奋学习,提升素质,使知识改变了命运,技术摆脱了贫困。
“幸亏免了学费,我才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王世姑是2012届会计电算化专业扶贫巾帼励志班的毕业生,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3年后返回校园,现在海南三才者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担任会计主管,每月的收入5000多元。工作后,担负起两个弟弟上学的费用,2016年第出资3万多元帮助家里盖起了140平米的1层楼房。
其实,像王世姑这样的中职毕业生是幸运的。2009年,一个正当花季的女孩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一度辗转深圳和海南两地打工贴补家用。当时一个仓库管理员的一个月工资仅800元,条件十分艰苦。
“如果没有来这个班,我的命运跟现在社会底层的打工者大同小异。在外面打工几年,结交男朋友,结婚,生孩子,可能又回到农村里面。现在自己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海口,虽然也是租房子住,但是生活方面、工作方面和收入方面比以前改善了很多。”说到这里,王世姑脸上溢出满意的笑容。
由于家庭经济压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往往要比家境好的学生大,因此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位执教20多年的德育教师和记者说,为促进扶贫巾帼励志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她们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该校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加强对励志班学生的心理教育。
截止到2016年,学校招收培养贫困学生7914人,已毕业五届5070人。如今,扶贫巾帼励志班办学模式已经推广到海南省十五所省属中职学校,为全国贫穷的地方提供一条职业教育扶贫可借鉴的经验。
“校园竹竿舞、滑板秀、黎族织锦欣赏……”走进海南省陵水思源实验学校,记者们就被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所吸引。孩子们身穿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演绎民族舞蹈和乐曲,通过他们的精神面貌传递出一个信息:在这里读书,是一件幸福和快乐的事。
学校开设了书法艺术、独轮车、航模、滑板等40多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陵水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刘志刚和记者说,这些特色课程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扶贫先扶智,一个学校对孩子的打造,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扶贫。”刘志刚说,希望从学校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思想,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思源实验学校是由省政府和有关市县政府出资、香港言爱基金捐助新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旨在整体迁移部分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和边远贫穷的地方的农村中小学生到该学校接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学校自2009年9月创建以来,教育扶贫移民政策惠及陵水县个贫困乡镇,每学期这些贫困乡镇各个自然村落的孩子,都有机会到思源学校来享受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惠民利民,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目前,学校招生四至九年级学生1448人,其中小学664人,中学784人,30个教学班。学校所有的学生免费读书。其中住校生全部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生均享有政府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
“六年来思源学校督促我健康成长,我也见证了思源学校六年的一直在变化和发展。”在海南省陵水县思源实验学校举办的座谈会上,林蕾蕾作为师生代表,与在场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和生活中的感悟,一张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坦诚、热情和阳光。
林蕾蕾和记者说,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完全是由咱们进行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参加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自主学习和独立思想带来的乐趣。六年的时间非常长,这里面充满了我对青春的美好回忆。很谢谢学校把我培养成“全国最美中学生”。我也不会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期望,继续积极向上,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实现自身的理想。
面对记者的镜头,孩子的爸爸显得格外紧张,用蹩脚的普通话表达了他内心激动的心情。他和记者说,孩子能够在这里读书,并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得益于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尽心栽培,看见闺女的这六年来的成长和进步,我感觉到很骄傲。
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说,教育是阻断贫困,斩断穷根的重要手段。让贫穷的地方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树立致富志向,并掌握一技之长、具备就业能力,这是改变他们和家庭命运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海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约占贫困总人口的1/5.涉及总户数的约1/2。2005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已经建成38所思源实验学校和教育扶贫移民学校,为边远贫穷的地方的孩子提供了5.5万个优质学位,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从普惠性资助向特惠性扶持政策全覆盖、从单一资金资助帮扶向心理帮扶和成长帮扶为主的“三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