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编者按:近几年,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涉及的诸多培训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虚假宣传、无办学资质、退费难……培训机构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令人担忧。在此,人民网“求真”栏目就对教育培训机构常见骗局做一期案例盘点,提醒家长们谨慎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
小关是某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自考生,正在某培训机构兼职。据她透露,这些机构招聘兼职老师的要求非常低:只需填张表格,写篇作文,讲几句英文,就可录取。“这种机构教师流动量非常大。”小关表示,大学生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充裕,口语也不差,所以只要去面试,一般都能成功。许多培训机构所谓的名师也大多是大学生。
提醒: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广告中所称的“名师”“专家”其实根本不存在,不少培训机构为减少相关成本,往往找那些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年轻人,这些人经验相对缺乏,费用也不高。消费的人在报名时,一定要对其任课老师的来历仔细探清。
2019年8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宣判一起涉教育培训类案件,法院认定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判决其退还培训费用,并支付违约金。
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马某、李某、王某、杨某等4名家长为子女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校外培训机构,并分别与该机构签订合同,约定机构为4人的子女提供升学培训,并保证4个孩子能进入重庆知名中学学习。
合同签订后,4名家长分别向该机构缴纳了9.5万元至17.8万元不等的费用,但4人的子女均未能进入指定名校就读。后4名家长和机构就退款问题签订协议书,约定机构分8期退还费用,但该机构在退回首期款项后,再未退款。
提醒:首先,家长们要选择证照齐全(证照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组织登记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教学人员教师资格证、校长证,文艺类项目对应的有关资格证等)、管理规范的白名单校外培训机构,同时要多渠道了解该培训机构的口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其次,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严肃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纪律,坚决禁止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2019年底,浙江省临海市市民张女士通过朋友推荐给6个月大的女儿报了一家早教机构。在付费之前张女士也试听了课的内容,加上一次性付费优惠力度大,张女士便决定一次性付费13712元,参加2年半的早教课程。
可是,学了3节课后,张女士发现,这些课,她女儿在家自己都教过。后来,她才清楚自己试听的是给10个月孩子安排的课程。每个孩子的敏感期不一样,她报的是6个月到12个月孩子的小班课,可里面孩子月份不等,老师没有针对各个孩子制定教学方案,这就造成了不适合。为此,张女士多次要求退款,可早教机构没有同意,并声称签订的合同补充条约里,有说明概不退款。2020年5月26日,在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陪同下,张女士再次与该机构协商。对方最终同意按每节课180元,扣除3节课后,剩余费用分两次返还。几番周折,张女士的费用总算是拿回来了。
提醒:报班容易退班难是教育培训又一现象。选择培训机构千万要理智,莫轻易听信推销人员的劝说,充电是好事,但还是要按需求和财力理性消费,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对于承诺性条款要逐一看清。必要时多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并向工作人员咨询清楚,不要莫名其妙掉进“陷阱”。
2019年,李女士因侄子小李高考成绩不理想,决定为他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某校外培训班,备战第二年的高考。总共算下来,培训总费用李女士共付款66.7万余元。一年过后,小李再次参加高考,然而成绩终究是不理想,比上一年仅提高49分(423分),未达到二本分数线。李女士提供了培训机构制作的《冲刺方案》,以证明存在虚假性宣传。《冲刺方案》中称,“本次做的方案分别是一年学习计划……目标稳住本科,冲击211学校!!!”最终,法院依据《合同法》作出判决,判令被告退还李女士学费134205元。
提醒:一些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相信那些宣称“保过”“提分班”“培训没有效果则退款”的培训机构。家长因理性分析,每次考试的因题目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学生临场发挥也不一样,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考试分数。因此,培训机构所谓的“保过”“提分班”等也只是个概率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概率骗局。
本报讯(记者蔺丽爽)由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的《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根据相关规定,机动车存在排放危害的,其生产者应当实施召回。…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从警20年,长期扎根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执勤在长安街沿线。他曾每天设置三个闹铃,一年365天每天起三更、睡半夜,两次守护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曾因其笔直的站姿、标准的手势、不厌其烦地服务群众,被几名大学生作为暑期作业拍成视频传到网上,被网友誉为京城“最帅交警”;也曾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国庆70周年安保工作,先后16次深入路面实地踏勘。…